来源:绿圈
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时强调,要突出抓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资源节约,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在我国,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建筑减碳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那么,当前我国建筑排放在数量和规模上处于什么水平,未来建筑减碳工作应该如何加快布局推进?
北京最大在建医院——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将智慧建造贯穿施工全过程。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摄/光明图片
建筑排放,排了多少?
人们70%的时间处于各种建筑之中,但是说到建筑的碳排放,很少有人有直观的概念。一栋平常无奇的建筑,看不到锅炉烟囱,它能有多少碳排放呢?
但其实,如果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筑领域可以说是我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中建科技集团双碳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齐贺介绍说,一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包含建筑材料生产、建筑建设施工、建成后的运行维护三个环节。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统计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三个阶段的碳排放比重分别为28%、1.0%和21.6%。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6%。这一数据确实惊人。从建筑材料生产来看,钢铁、水泥、玻璃等都是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巨大。从建筑后续使用方面来看,供暖、设备用电等日常使用,排放量也不可小觑。更为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及其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比例均可能进一步提高。为此,2022年6月30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建筑减碳的重要目标——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到206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系统性变革全面实现,美好人居环境全面建成,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治理现代化全面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河北曹妃甸煤炭储备仓助推港口绿色发展。新华社发
这个目标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齐贺看来,建筑减排领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管理错配的问题。“我们说到建筑减排,第一个想到的是住建部门。但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三个环节中,住建部门主管的是勘察设计施工,而排放量最大的两头,即建材生产和运行过程中的供暖、供电等碳排的主要来源,却并不归住建部门管理”。这意味着,建筑减排需要更高级别的顶层设计。2021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根本扭转“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速提升。
绿色建筑,“绿”在何处?
《意见》中提到了建设方式绿色转型、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等内容。谈及这两项要求,人们自然会想到“绿色建筑”的概念——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构建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评价体系,并将绿色建筑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和基本级。
在杭州西溪湿地附近,中节能·西溪首座项目让很多希望入驻的企业“一房难求”,各地考察团也不断来此打卡。正是因为坚持了绿色理念,这座建筑成为中国首个“联合国SUC可持续社区国际交流实践基地”,还被评为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这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最高级别,必须达到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使用、节水与水资源使用等六类目标。比如,建筑运用了包括外立面遮阳、电动面外遮阳、地源热泵、索乐图日光照明等将近十余项绿建技术,可以将建筑辐射的热能降低50%以上。
陕西洛南“光伏农场”点亮绿色经济。新华社发
根据住建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累计建成的绿色建筑面积已达85亿平方米。2021年,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了84%。按照《方案》的计划,到2025年,这个比例要达到100%。直观来看,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这意味着,节能必须贯穿材料生产、建设施工、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建装饰所属深圳装饰副总工程师曹亚军对此深有体会。他说,绿色建筑在建筑材料方面要首选绿色建材,比如环保涂料、循环材料。在建筑施工环节可以采用装配式的方式,用工厂化、模块化的思路,减少现场施工环节材料、能源的浪费以及废弃物、废水的产生。同时,要充分发掘建筑本身“负排放”的价值,比如利用现有城市建筑屋顶,布局光伏发电应用,不但达到减碳的目的,还能进一步向零碳负碳挺进。